爱心渐渐冷淡……
是否我们的爱心一天少于一天了。
我们讲到的爱心,是爱主的心,爱人的心,是否都渐渐冷淡了。
来看一下亚伯拉罕的爱心,在这章经文中看到,他的爱心是真诚的,主动的,是言行一致,且是具体行动的。
在接待神的使者这件事上,他付诸于行动,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,用行动回应所说的。
且经文中多次用了快速的词句,都在表明他的爱心行动是立即的,当下的,生怕神的使者们饿着、渴着、累着了。
这都在表明他在用心的接待,这样的爱是真诚,真实的爱心行动。
或许,此时我们会对亚伯拉罕的爱心动机还是有疑惑。
会觉得亚伯拉罕所做的爱心接待,无非是为自己要得神的祝福,才如此献殷勤,不辞辛苦,是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吧。
那事实是否如此呢?当我们继续看所发生的事情,就可发现亚伯拉罕的爱心不带有私心在里面,动机是纯正无自私的。
在经文17-19节,和20-21节,这两段经文分别记载了,当神的使者们用完餐,起身离开之际,神与亚伯拉罕有了两次的说话。
在第一段经文17-19节中,是讲到神对亚伯拉罕以及他子孙后代的祝福。
此时圣经中没有提到,亚伯拉罕对神的话语是如何回应的。
那么,此时如果你是亚伯拉罕,你内心会怎么想?
面对神的祝福,或许我们很感恩,感谢神所赐的。
又或许,如果我们内心有私心的,会不会为着刚才的爱心接待和付出感到庆幸,因为我有所收获了,我得到神的祝福了,我付出得到回报了。
这样的设想,不知道我们是否被说中了。为得着神的祝福,我们才去爱心行动。
那么亚伯拉罕此时会怎么想呢?圣经没有记载。
但圣经记载的却是,神继续对他说的第二段话。
此时神突然话锋一转,提到所多玛、蛾摩拉城市和城市里的人即将要被审判被毁灭的事情。
那么,此时如果你是亚伯拉罕,当你听到神所说的第二段话的时候,你内心会怎么想?
或许,你还继续沉浸在神给你的祝福中那种欢喜感恩中。
对于神所提到的这个罪恶城市即将要面临的灾难,你可能当作没有听到,或者听不到,听不清,坦塞过去了。
这样的设想,不知道我们是否也被说中了。只顾到自己,不顾他人安危了。
那么,当神这两段话语说完之后,此时的亚伯拉罕的回应是如何的呢?
经文22节说,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,他不愿离去,为的是为所多玛城能不被毁灭,罪人再次有悔改的机会向神祷告。
这才有了亚伯拉罕为着所多玛城六次向神哀求祷告的场景,祈求神的怜悯,开恩。
原来此时他所关注的不是自己所得到的祝福,而更是关注到他人的安危。
这样,不难看出,不论是之前亚伯拉罕爱心的接待神的使者们,还是之后亚伯拉罕迫切为所多玛城市的祷告,这一切都在说明,亚伯拉罕的爱心是没有私心在里面。
或许我们会对亚伯拉罕,为所多玛城如此的迫切祷告的动机有些疑惑,是否是为着他所疼爱的侄子罗得吗?因为他的侄子罗得也住在那个城市里。
在亚伯拉罕六次在神面前的哀求,随着每次祷告,所求的义人的数目每况减少,神也一次次的否决,以至于亚伯拉罕认识到神的旨意不可阻挡,这个罪恶的城市被毁灭已经在所难免了。
此时,亚伯拉罕所期待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。
经文33节说,神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,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。
按着亚伯拉罕之前接待神的使者们的立即快速的动作,
原本他也可以如此迅速的行动起来,前往所多玛城告诉自己的侄子罗得,抢先救他出来。
而这样的救人行动在之前也发生过,在四王与五王的争战中,亚伯拉罕如何从四王中解救出罗得和罗得的财物。
那么,此时的亚伯拉罕却没有如此的行动,是不是亚伯拉罕不再有爱心了吗?
难道他眼睁睁看着罗得与他的城市一同被毁灭吗?
我相信亚伯拉罕的祷告是为着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的祷告,包括为罗得,但是他没有私心。
所谓没有私心,是不能违背神的旨意,
他知道他所祷告的是,不能干涉神的作为,不可左右神的工作,而是顺服神的旨意。
他知道他所祷告的是,是在遵行神的旨意之下,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所以他祷告之后,他回到了自己的地方去了。
亚伯拉罕的爱心是没有私心,是有原则的,那就是在神的旨意里去爱。
我们祷告,求圣灵关照我们,引导我们去爱。
我们是否为得着神的祝福,我们才去爱心行动,而不是我们去爱,那是理所当然去行的,因为神爱了我们。
我们是否只顾到关乎自己的一切,不顾念他人安危,更不顾到神的心意。
爱主的心,渐渐冷淡了, 爱人的心,渐渐冷淡了。
我们是否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?或许我们不是赶赴传福音的第一线,那么我们也应当负起祷告的职责。
为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罪恶,为着罪人早日能悔改,不错过悔改的机会在神面前迫切的代求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