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马太福音 16:21-28】从 此 , 耶 稣 才 指 示 门 徒 , 他 必 须 上 耶 路 撒 冷 去 , 受 长 老 、 祭 司 长 、 文 士 许 多 的 苦 , 并 且 被 杀 , 第 三 日 复 活 。彼 得 就 拉 着 他 , 劝 他 说 : 主 阿 , 万 不 可 如 此 ! 这 事 必 不 临 到 你 身 上 。耶 稣 转 过 来 , 对 彼 得 说 : 撒 但 , 退 我 後 边 去 罢 ! 你 是 绊 我 脚 的 ; 因 为 你 不 体 贴 神 的 意 思 , 只 体 贴 人 的 意 思 。於 是 耶 稣 对 门 徒 说 : 若 有 人 要 跟 从 我 , 就 当 舍 己 , 背 起 他 的 十 字 架 来 跟 从 我 。因 为 , 凡 要 救 自 己 生 命 ( 生 命 : 或 作 灵 魂 ; 下 同 ) 的 , 必 丧 掉 生 命 ; 凡 为 我 丧 掉 生 命 的 , 必 得 着 生 命 。人 若 赚 得 全 世 界 , 赔 上 自 己 的 生 命 , 有 甚 麽 益 处 呢 ? 人 还 能 拿 甚 麽 换 生 命 呢 ?人 子 要 在 他 父 的 荣 耀 里 , 同 着 众 使 者 降 临 ; 那 时 候 , 他 要 照 各 人 的 行 为 报 应 各 人 。我 实 在 告 诉 你 们 , 站 在 这 里 的 , 有 人 在 没 尝 死 味 以 前 必 看 见 人 子 降 临 在 他 的 国 里 。
迫不及待,体贴自己
彼得脱口而出的话,除了真心为耶稣着想之外,他的内心还受当时的大众主流思想影响。那就是众人要推举耶稣作他们的王,来复兴以色列。 在当时来说,耶稣有一定的群众基础,是受许多的百姓爱戴和欢迎的。这或许成了当时宗教领袖们所担心的,因为民心都归向耶稣了,所以他们处心积虑的想杀耶稣。
再加上,当时的罗马帝国政权在统治和治理犹太地区的时候,时而也会发生一些民间的武装力量与执政当局的对抗行为,而那时耶稣所产生的轰动性效应,在当时罗马政权来说,是潜在的危险。 而犹太百姓们都希望耶稣带领他们推翻罗马政权,建立地上的国度,不再受其他外族的欺凌,就像过去他们的列祖在这块土地上一样,不断有民族的英雄、士师们兴起带领他们抵抗外族,及至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君王的治理。 如今也是一样,急需一位有影响力,又有能力的来带领他们复兴他们的族群。当时有影响力的人也有,只是没有像耶稣那 可以行神迹其事的能力。所以耶稣在他们心目中是最完美的人选,或许这就是犹太百姓对期待待已久的弥赛亚的理解吧。
彼得的心思与当时大众百姓的心思也是一样的。 所以,当耶稣告知门徒们他即将要受难,这些跟随他的人,所幻想的大好前景随着耶稣的受难也将会破灭。所以不论是彼得,还是门徒们是真实的为着耶稣担心,也是出于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。
其中让我们也看到,彼得迫不及待的回应关于耶稣受难的事情,却完全忽略了耶稣提到的他自己不但受难,他更是要复活的事情。 从彼得的回应里,彼得的关注只停留在耶稣的受难上。 因为这关系到他和那些跟随耶稣人将来的前途命运。至于耶稣的复活,彼得没回应代表着他没有关注,留意。
今天,我们是否也是如此对待耶稣的话语,只是关注到有关自身利益的,只留意那些可能牵涉到自身在物质得失上有关的事情。却忽略了对神话语完整的领受,也就不能完整地明白神的心意。
在之后耶稣有两次的重提他即将受难和复活的预言,圣经说门徒们都大大的忧愁。为什么忧愁,因为门徒们跟彼得一样的关注,只关注到耶稣的受难,没有关注到耶稣的复活。 所以耶稣对彼得说的话,一语就道出了彼得内心深处的心思,以及跟随他的人的心思。而他们这样的心思,符合了撒旦一直以来的想法,就是让耶稣救赎的计划不能实现。从开始的耶稣在旷野受撒旦正面直接的试探,到如今撒旦可以利用耶稣亲近的人来达到破害的目的。
今天,我们是否也时常成了撒旦使用的工具,在某一些时间和事情上,以至于阻碍了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和计划。弟兄姐妹们,在很多事情上,一旦我们从自身的意愿来出发,只体贴人的意思,那么撒旦就入我们的心,使得撒旦有机可乘,有缝可入。愿我们的心思一刻都不放松,纵然我们的脚还一直跟着耶稣,愿我们的心也是随着主的意思。 所以,耶稣对彼得讲完之后,也对跟随的门徒们说,经文24节说到,要跟从主耶稣,就当舍己。舍己就是体贴神的意思,而不再是体贴自己的意思,人的意思。
愿圣灵光照我们,使我们跟随主,为主舍己,关注和寻求神的意思,而不是关注和考虑自己的意思。 愿圣灵带领我们,使我们在传福音事工上,不要成为撒旦的工具,阻碍神的工作,而要成为神手中的器皿,成就神的工作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