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灵修 | 撒母耳记下 2:29-32 | 20241116周六

[撒母耳记下 2:29-32] ²⁹ 押尼珥和跟随他的人整夜经过亚拉巴,过约但河,走过毕伦,到了玛哈念。³⁰ 约押追赶押尼珥回来,聚集众民,见大卫的仆人中缺少了十九个人和亚撒黑。³¹ 但大卫的仆人杀了便雅悯人和跟随押尼珥的人,共三百六十名。³² 众人将亚撒黑送到伯利恒,葬在他父亲的坟墓里。约押和跟随他的人走了一夜,天亮的时候到了希伯仑。

何为输,何为赢?

从开始,大卫就一直避免着与扫罗之间的冲突,即便被追杀,即便一直流亡。

扫罗死后,大卫求问神是否可以去犹大,又问神该去哪座城,神说希伯伦。

然而押尼珥和约押,两人相遇的地点却是在基遍池旁。

这里是便雅悯支派的地方,也就是之前扫罗的地盘,约押是犹大的元帅,却走到了便雅悯支派的地方,这应该不是大卫的意思,一直在避免冲突的大卫,不可能派约押出兵去对付谁,那这就是约押私自的行动。

押尼珥走的更远,从马哈念到基遍的距离差不多是从希伯伦到基遍的距离的两倍,中间还要过个约旦河,走了这么远就为证明自己厉害。

押尼珥当时的心理活动大概是:如果两边开打,死伤太大,这里是我们以色列的地盘,就算输了可以立刻求救找援助,再说,应该是稳操胜算的,不如话说的轻巧些,各派十二个人。结果没想到十二个人输了不说,后面还又搭进去三百四十八个人。

再看另一边,亚萨黑第一次出现就死了。原本从他的视角来看应该是:开始时我们是压倒性胜利,敌军元帅一直逃,很有把握于是就趁胜追击。如果杀了押尼珥,他就是本次战役中最大的功臣。

所以对方劝他他不听,押尼珥当时对着他的甚至不是枪头而是枪樽,也就是说,押尼珥的本意大概也没有真的想要杀他,然而他的急功近利害死了他。

从数字上看约押这边缺少了二十人,比起三百六十人,只是十八分之一,理论上是赢了,但他却少了一个弟弟,更重要的是,这次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?

回到经文,第29节原本的「伊施波设的仆人」,「以色列人」,「便雅悯人」,变成了「跟随押尼珥的人」;而另一边第32节原本「大卫的仆人」,变成了「跟随约押的人」……

同一群人,经文却对他们有了不同的称呼,两个强势的,无视君王,甚至不顾手下士兵性命的元帅,发动了一场只为他们个人名义的战争。

求主帮助我们,当我们自以为穿上全副军装的时候,当我们在教会里,在服事中,与其他同工或弟兄姊妹的看见和意见有出入的时候,让我们仍然能清楚的知道,我是跟随耶稣基督的人,唯有为耶稣基督,也靠着耶稣基督的征战,才能得胜。